8米龙门铣床:大型工件加工的装备
8米龙门铣床作为重型机械加工领域的设备,专为超大型工件的高精度加工而设计,其工作台纵向行程可达8米以上,横向行程和垂直行程均按比例扩展,可满足能源装备、船舶制造、航空航天等领域对超长结构件的加工需求。该设备采用整体铸造或焊接式龙门框架结构,横梁配置双立柱支撑,配合精密滚柱导轨或静压导轨系统,确保在重载切削工况下仍能保持0.02mm/m的加工精度。
配置方面,设备搭载大功率交流伺服电机驱动系统(通常30-50kW),主轴采用齿轮箱变速或电主轴技术,扭矩输出可达3000Nm以上,配合BT50或HSK100A重型刀柄系统,可实现对高硬度合金钢、钛合金等材料的强力切削。工作台采用静压导轨或双齿轮齿条驱动,配备液压夹紧装置,大承载能力可达30-50吨。的数控系统(如西门子840Dsl)支持五轴联动功能,配合激光对刀仪和在线测量系统,可实现复杂曲面的高精度加工。
在应用场景中,该设备特别适用于风电主轴、船舶推进器、压力容器等超长工件的整体加工,可一次性完成平面铣削、镗孔、攻丝等多道工序。通过配置直角铣头、角度头等附件,可拓展加工范围至工件侧面和斜面。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,用户可根据需求选配自动换刀系统(刀库容量40-120把)、工件自动测量系统和温度补偿系统,显著提升批量加工效率。环保型切削液循环系统和全封闭防护装置,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满足现代工厂的绿色生产要求。










【4米龙门铣床:大工件加工领域的解决方案】
在重型机械、能源装备、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,大型工件的精密加工始终是技术难点。4米龙门铣床凭借其超宽工作台与化设计,为大型复杂部件的加工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,成为现代工业制造的"重器"。
优势解析
1.超大加工空间
配备4米×2米级工作台(具体参数可定制),承重能力达15-30吨,可轻松承载风电齿轮箱、船舶推进器、大型模具等超规格工件。龙门跨距与立柱高度科学匹配,确保加工过程中无干涉风险。
2.重载精密结构
采用高强度铸铁床身与双立柱龙门结构,经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,关键部位壁厚达80-120mm,有效吸收切削振动。配备精密滚柱导轨(重复定位精度≤0.015mm)及大扭矩伺服电机,实现重切削下的稳定性与精度保障。
3.智能加工系统
搭载西门子840Dsl/发那科31i等数控系统,标配3+2轴联动功能(可选配五轴头)。主轴采用齿轮变速箱+电主轴复合设计,低速段扭矩达800Nm,高速段可达8000rpm,满足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全工序需求。
行业应用场景
-风电领域:单次装夹完成5MW级轮毂基座的全型面加工
-轨道交通:高铁转向架构架铣削,日产能提升40%
-船舶制造:螺旋桨叶片的五轴联动精密加工
-模具行业: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微米级表面加工
该设备特别配置了智能温补系统,通过16点温度传感器实时修正热变形误差,配合高压内冷主轴(压力7MPa)实现难加工材料的切削。企业可根据需求选配自动换刀系统(24工位以上)、工件测量系统等智能化模块,构建数字化加工单元。
目前,该系列龙门铣床已通过ISO10791标准验证,在多家重机中实现批量应用,帮助客户将大型工件加工周期缩短35%以上。我们提供从工艺方案设计到设备终身维护的全周期服务,助力企业突破超大部件加工瓶颈。

3米数控龙门铣床:开启智能加工新纪元
在装备制造领域,加工效率与精度是企业的竞争力。3米数控龙门铣床凭借其大行程、高精度和智能化特性,正在重塑传统加工模式,为航空航天、轨道交通、能源装备等行业提供更智能、更灵活的解决方案。
技术突破,赋能加工
3米数控龙门铣床采用高刚性龙门框架结构,结合精密滚柱导轨和伺服驱动系统,确保X/Y/Z轴行程覆盖3000mm以上大型工件加工需求,同时实现微米级重复定位精度。通过多轴联动控制技术,可完成复杂曲面、异形结构的五面体加工,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多工序任务,大幅减少人工干预。搭载智能数控系统(如西门子840D、FANUC31i),支持G代码编程与三维模拟,显著降低操作门槛并规避加工碰撞风险。
智能化升级,重塑生产流程
该设备深度融合工业物联网(IIoT)技术,配备刀具磨损监测、振动补偿和温度自适应功能,实时优化切削参数,延具寿命并提升表面光洁度。结合自动化料库与机械手,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生产,生产效率提升30%以上。远程监控平台更支持设备状态可视化、故障预警及大数据分析,助力企业构建数字化工厂。
灵活适配,多元场景
模块化设计赋予3米数控龙门铣床极强的扩展性:通过更换铣头(直角头、头等),可应对钛合金、复合材料等不同材质加工;快速换刀系统(30把以上刀库)满足多品种、小批量订单需求。在风电轮毂、高铁转向架等超大型部件加工中,其灵活性尤为突出,传统工艺需多次定位的工序现可一气呵成。
作为智能制造的载体,3米数控龙门铣床不仅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,更以数据驱动决策,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。未来,随着AI算法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,这类设备将继续精密加工的新变革。
